迷思一:「學外語最好方法是去外國。」

From Antimoon Translation Project

原文:Myth #1: "The best wa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go to a foreign country"

許多人似乎認為到了外國,就自然會學好那國的語言。深信這條「常理」的人,最顯著的例子,可能是歐洲的一些父母。他們花大筆金錢,送子女到英國的語言學校,期望子女歸來後,就能說一口流利英語。

事實:

絕大多數移居美國的人都不能說一口很好的英語,即使住了達20年。很多人幾十年來還在犯相同的初等錯誤——例如說"He make tea?"而非"Did he make tea?",或者"I help you"而非"I will help you"。他們通常說話口音很重,別人立時能聽出他們是亞洲裔、拉丁裔、俄羅斯裔等等。

移民不理會自己的語法和發音,原因在缺少壓力催促他們去做。即使他們出錯,別人還是能明白他們(有時要費點勁),而別人一般也不好意思去改正他們。

美國移民的例子,揭示了一個令不少學外語者非常驚訝的真相:住在外國根本不能使你說好外語。你不會被迫去學好的語法、好的發音,或者大量的詞彙,因為你不學,日子也能過得好。例如,你說話時可以略過所有英語冠詞("Give me apple", "Watch is not good"),而仍可在美國或英國購物,不帶來很大麻煩。

在外國生活,只會迫使你學會應付生活所必需的技能——能夠理解日常對話,並學會足夠的口語去訂購薄餅,或者和同事、同學溝通。要不要學更多,視乎你自己、你的動力和學習能力——就是說你並不比一個留在本國學外語的人有多少優勢。

而且,你身在外國往往被迫說錯誤的句子,因為你被迫要說話,儘管你犯很多錯誤。當你在外國時,你不能決定暫時不和人說話,集中精力練習寫作(寫作比說話更能讓你學會正確的語法,因為你有充足時間到網上或詞典中,查找正確的語句)。你一定得說,因為這樣才能生存。

犯錯誤使你鞏固自己的壞習慣,等到你說了好幾年像"He make tea?"的句子,你很難開始正確地說話。要記住這重要一點:母語者不會改正你的錯誤;反而他們會對你友善,試著去明白你,不管你的語法多麼差劣。

結論edit

雖然到外國生活看似是必定能掌握外語的方法,但其實不然。沒有足夠動力,你會學得很少,結果很可能是你可以用人家明白的方式說話,但卻有許多錯誤。相對地,如果你有動力,你或許更應在你家中營造外語環境,可藉由看外語電視和上網達成。這樣的環境會更為安全,因為你不會被迫說話,使你錯誤更牢固。你反而可以用適合你的節奏學習,集中於發音輸入語言材料及寫作,然後才開始說話。

去外國的優點是:

  • 容易找到母語者交談,(雖然你在自己國家也可以找到他們,又或者乾脆和學習相同外語的人說話。)
  • 有完善聽力的機會,(嘗試理解英語電視、電影,和理解馬里蘭州弗雷德里克郡一個十多歲的超級市場店員的說話不太一樣。)
  • 有機會學會有用的日常詞彙。這些詞彙不會經常在電視或電影上聽到。例如Kleenex, ATM, carpool, parking space, detergent, deli, cereal。

考慮所有因素,留在本國學習比起去外國更安全(也更廉宜),這是假設了你能驅動自己學習,又能找到機會用你學的語言說話。等到你外語說得流利了,你可以到外國去練好聆聽,並學會更地道的詞彙。

(亦請參見這討論串。)